• 最新消息
:::

砌石職人真功夫

發佈日期: 2018-10-23

發佈單位: 品管科

瀏覽次數: 20264

烏溪平林二號堤防新建工程是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首件發包工程,位於烏溪炎峰橋下游右岸,目標在營造一個融合地景及在地特色的堤防工程,基於珍惜在地河床資源,設計採用就地取材的概念,用人工砌排石工法將工程開挖出的天然石塊,篩選運用於堤防坡面施工並採集大粒徑景石佈設於堤頂,營造水利設施之美。砌石工法有乾砌石工法、漿砌石工法、蛇籠砌石工法,其中乾砌石工法以天然石塊直接堆砌嵌合,沒有使用石灰水泥等固結劑,呈現古樸的美感,且有適當孔隙可以提供生物棲息生長,符合生態、透水、美學的概念,是保護環境的自然生態工法。早年河川沖積扇有很多大小礫石,台灣聚落房舍或河堤就地取材,以天然石塊做河堤、圍籬、花圃、農田和家戶間的界址與圍籬,形成台灣的砌石文化。

台灣砌石師傅越來越少日漸凋零,發現平林堤防坡面工砌排石施工時,看不到五十歲以下的師傅,對於砌石文化的保存及技術的傳承應該更被重視,在施工現場專訪七十多歲的邱國村老師傅與李榮生老師傅,回想起當年做工的辛苦,師父說:「六圍砌石的咬石技術不簡單,相六粒大小差不多的石塊,石頭互相咬合才堅固除了技術要好,還要在炎熱天氣下,和日頭拚輸贏,滿頭大汗很多年輕人不做這頭路。」在民國六十幾年間,老師傅們南征北討台灣走透透,老師傅說:「砌石功夫不是隨便疊堆,石頭亂排會崩落,看石頭間的洞大小要適中、選擇形狀合適的石頭咬合,相石頭的功夫真重要,乾砌石填塞要牢固,接觸面儘量平整寬大,外露面要成人字形,各石縫線不得成為一直線。也就是說砌石面每一石塊下緣,都有三個支撐點。」硬底工夫才能砌出百年堅實的砌石工藝。 

「石駁疊這齊,河川整理來做溪。小娘要擔就拼勢,工頭發牌仔三角勒。」1933年流傳的大安溪石堤歌,是古早老師傅傳唱做工的趣味跟台灣的砌石文化。以天然的石塊堆砌的石駁,達到安全的與生態工法具優雅之美的水利設施。「咬石」真是一門硬底功夫,技術好的疊石駁師傅,堆砌的石駁百年不塌。而現代建築或工程設計,融合砌石美學的呈現,烏溪平林二號堤防新建工程就地取材運用開挖的天然石塊排砌,設計兼顧河防安全的施工工法,珍惜在地資源的同時,也能促成砌石技術的交流,希望工藝能得以傳承,讓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的營造更環保更藝術。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新聞聯絡人:陳副局長建成

               電話04-23320579#2201電子信箱lchen0916@wracb.gov.tw

 承辦單位:品管課 承辦人:廖軒村副工程司

               電話04-23320579#1320 電子信箱liau@wracb.gov.tw

心情回饋
收合頁尾網站資訊